【展开】

返回联盟首页 | 共产党员网

下属镇街道先锋网:

渠沟镇  |  任圩街道  |  东街道  |  西街道  |  相南街道  |  东山街道  |  三堤口街道  |  南黎街道  |  曲阳街道  |  凤凰山经济开发区  

欢迎访问相山先锋网,今天是
当前位置: 首页 - 党建工作- 组织动态

相山区:“益”品牌助力基层党建提质

近年来,淮北市相山区围绕“党心聚力 ‘益’惠相城”核心思想,深化党建“益”品牌内涵,在教育学习、阵地建设、志愿服务上下功夫,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。

“益”学习:搭建多元学习教育平台

坚持守正创新,用好用活线上线下学习教育阵地平台,积极开展有质量、有新意、有特色、有效果的学习活动,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。用实党建阵地。建成全市首家区级党群服务中心,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,依托多功能会议室、书记工作室、非公沙龙、红色书吧、红色影院等功能室,常态开展书记讲堂、VR情景党课、相“益”读书会等特色学习活动,结合党史学习教育,创新举办“家书中的党史故事”宣讲、“支书有约”等活动,着力打造“党建+教育”学习新阵地。建成启用以来,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220余场,14000余人次参与。用活载体平台。充分发挥家庭党校、开放式党校、“e学习”远教联播平台、“学习强国”APP等载体作用,开展红色观影、党性教育、“党课开讲啦”等主题活动1000余场;打造东街道流动党史馆,依托“东街小睦说党史”在线直播和线下宣讲、党史微早课“互动学”、东街e睦邻小程序“灵活学”、党员活动阵地“辅导学”等多种方式,将党史学习教育课搬到党员群众身边。用好红色资源。精心建设“红色阵地”,对相山烈士陵园、徐度乐事迹馆、渠沟大烧杀纪念地、“四史学堂”等红色教育阵地进行改造提升,将徐度乐事迹馆提升工程列入区2021年乡村振兴项目库,进一步完善红色教育功能,传承红色精神;西街道创新打造“四史”学堂,针对不同群体设置校外课堂、四史宣讲、学史分享、红色路线游学等模块,建成以来,共开展“讲红色故事”等系列学习活动,参与140余人次,教育引导社区居民把握历史走向、厚植爱党爱国情怀。

“益”阵地:延伸基层党建服务触角

贴近居民需求,以“党建引领、公益同行、服务惠民”为主题,建设相山“益”品牌系列党群服务阵地,着力打造党群服务“红地标”。搭建服务阵地。坚持因地制宜、共建共享、节约高效原则,盘活闲置用房、场所资源,先后在安康社区、运河古镇、国购楼宇、光大房产中介、惠苑路街区等地,建设77个社区型、楼宇型、商圈型、行业型、农村型等功能各异的红色“益”站,安排专人管理,全天候向辖区党员、居民进行免费开放。统一建设标准。红色“益”站统一命名为“××益站(家)”,统一悬挂品牌标识。结合所处位置、服务对象特点,设置“7+X”服务项目,“7”为基本设施,即一杯水、一把伞、一张椅、一本书、一只急救箱、一套充电设备、一个便民工具;“X”为特色个性化功能,包括党员先锋站、双报到站点、居民议事点等,拓展延伸街道、社区服务功能,推动党建引领服务重心下移。创新活动形式。社区型红色益站,汇集大工委、大党委和辖区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等资源,通过共驻共建,开展四点半课堂、法律咨询、暖心关爱等系列活动;楼宇商圈型红色“益”站,通过设立楼宇、商圈党建联合体,组织开展公益性社区组织和专业性社会组织孵化工作,引导商户和党员参与疫情防控、文明建设等活动;农村型红色“益”站,通过建立乡贤议事厅、党群会客厅,开展矛盾调解、政策咨询等活动,真正做到服务居民零距离。

“益”服务:打通为民服务“最后一米”

坚持以“帮困解难、助需应求、服务群众、奉献社会”为宗旨,分主题、分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不断提升相山“益”品牌的社会影响力。志愿服务队伍多层次。首批“益”起来志愿服务队共分为11支分队,分别为区直机关工委志愿服务队和镇街、开发区志愿服务队,充分挖掘志愿者的社会资源,面向全社会招募社会组织、志愿协会、年龄在16-50岁之间的党员、预备党员、积极分子、团员及群众以及年龄在6-16岁之间的学生等,吸纳更多新鲜力量,提升志愿者队伍层次。志愿服务活动全方位。从相山区重点工作和志愿者的实际出发,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志愿服务中的示范带头作用,拓宽服务领域,在疫情防控、节能环保、医疗救助、敬老爱幼助残等方面,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扩大“益”起来志愿服务活动覆盖面。成立以来,开展7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,协助社区完成疫苗接种、入户排查等工作。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化。及时总结推广志愿服务工作的好方法、好经验,项目化推进志愿服务活动,聚焦群众服务需求,打造“疫安家园”“绿色生活”“健康之行”“悦享童年”“敬老助残”“文体文艺”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,首批11支“益”起来志愿服务队伍均认领至少1项志愿服务项目,不断完善“益”品牌志愿服务内涵和实质。

友情链接